索引号: | K12498593/2021-00002 | 信息分类: | 综合政务/其他 / |
发布机构: | 政务办 | 发文日期: | 2021-01-20 |
文号: | 无号 | 主题词: | |
信息名称: | 市政务办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 ||
内容概览: | |||
时效: | 有效 |
2020年,市政务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省政务办年度重点工作要求,推进《连云港市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连依法〔2020〕1号)相关任务落实,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依法推进,日常事务依法开展,行政权力依法履行。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带头依法行政,认真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作为第一责任人,认真履行法治建设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职责,坚持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大任务亲自督导,有力推动法治建设工作开展。一是深入谋划部署。将法治建设纳入办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与政务服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及时召开会议,推进解决法治建设问题。研究制定主任办公会议学法方案,采取专题学、会前学等多种形式,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江苏省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条例》等法律宣贯工作。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法治组织领导,推动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业务处室具体抓”的工作格局。认真落实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办主要负责人牵头成立公职律师制度建设推进工作组,分管负责同志和政策法规处具体实施,2名符合条件的同志担任部门公职律师,1名能力较强的执业律师被办所属事业单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聘为法律顾问,有效促进政务服务工作依法规范开展。三是带头守法用法。突出建章立制,规范决策行为,研究制定办党组、主任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对涉及政务服务的重大项目、重要决策、重点改革等事项实行集体研究决定制度,推动全办依法决策和依法行政。落实信息公开制度,通过部门网站、微信公众号、“我的连云港”App等媒介,主动、及时地发布相关政务信息。落实新闻发言人制度,做好新闻发布工作,回应社会关切。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有关规定,及时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排查、清理。自觉接受权力监督,全年办理答复建议提案39件,按时办结率100%,网上答复率100%。
二、依法履行职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市政务办立足自身职能定位,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决策部署,突出便民利企导向,以高质量政务服务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对法治政府建设的获得感。
一是坚持放管结合,增活力促规范。精准有序开展赋权和承接工作,落实省级赋权自贸试验片区171项、市级下放园区权力108项、规范县区向乡镇赋权1177项,激发园区和基层创业创新活力。深化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简化审批流程,54个试点事项在全市推广。梳理赋权事项“回头看”,评估上收园区涉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许可权力事项43项,核减县区向乡镇赋权目录外涉安全生产事权56项,推动依法规范履职行权。完成“互联网+监管”平台(一期)项目建设,建成市级监管数据中心,率先与省监管平台实现双向单点登录联调;平台运行实现多级联动,与省平台率先完成风险预警线索对接。
二是攻坚重点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开展企业登记“确认制”改革,降低准入门槛。整合“多证合一”和公积金业务,实现新办企业公积金从开户到缴存全程网上零材料办理。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开辟自助办理区,开设“企业开办”代办窗口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上线“市不动产交易登记税收一体化平台”,实现水电气、网络等业务集中联办,用气接入等环节提供“办事无柜台”上门服务。建成运行“建设工程一体化综合平台”,上线运行审批事项43个,数据实时共享率98.96%。
三是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实效。聚焦群众所需所盼不断破难点、疏堵点,展现法治惠民成效。建成“一网四级”服务体系,建设市县乡村四级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一网贯通全市101个镇街、1659个村(社区)。健全“一厅四端”平台应用,PC端完成连云港旗舰店改版,“连易办”自助终端完成布点建设,建成市区半小时便民政务服务圈,移动端“我的连云港”APP上线升级,实名注册用户近200万,可办事项达到526项,平均日活约15万,广受社会公众和企业认可。扎实推进“一件事”改革,开设“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网专栏,推出涵盖个人生活、企业经营、建设项目三大类133项“一件事”高频事项服务套餐。
四是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强化数据开放共享。夯实“云、网、数”资源支撑,完成市政务云平台三期扩容和优化升级,全市69家单位270多个政务信息系统上云;优化电子政务外网,拓展外网覆盖面,完成IPv6改造;建设完善“六大基础数据库”,归集人口、法人等“六库”资源信息982个,主题库资源信息110个,数据总量达30.7亿条。推进全市政务数据共享,编制发布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二期),建成使用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打通市级数据接口72个,部门间交换数据总量累计超过377亿条。推进数据跨层级共享,成功争取国家级数据接口38个、省级数据接口20个。依托市公共数据开放网,共计开放33部门的207类数据资源,数据开放总量412万条。
五是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和创新,保障阳光交易、公平交易。清理行业公共资源交易制度规则33件,向社会公开现行有效制度规则目录25件,促进依法、公开行权履责。出台2020版《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推进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应进必进”。制定《市本级公共资源交易投标保证金统一收退管理办法》,将投标保证金纳入平台统一管理。联合市国资委制定《关于规范市属国有企业货物和服务采购工作的办法(暂行)》,规范市属国企交易行为。完善“一网三平台”系统,推广不见面开标应用,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网与市大数据中心对接,实现与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联通共享。推广信用承诺制,将市场主体信用承诺纳入参与交易要件,政府采购项目全面落实信用承诺制。
六是加大开放载体改革力度,服务自贸试验片区建设。探索形成68项具有连云港特色的创新实践案例,全省自贸试验区第一批20个创新实践案例中我市6个入选,3项全国领先。在自贸片区和市开发区推出更多便民惠企主题套餐服务,首批53个事项陆续入驻线上线下“一件事”综合业务窗口。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准入门槛。推进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将国家设定的52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证照分离”改革范围。
三、依法防控疫情,保障复工复产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谋划落实政务服务举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切实发挥法治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拓展网办事项增便利。251项重点网办事项实现“一次认证、全网通行”。建设企业复工复产专栏,梳理上线服务企业政策112条,整合“企业复工上报”等5个便捷服务应用入口。二是做优涉企服务解压力。建立审批服务绿色通道,提供预约办理、应急办理、代办帮办、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等服务,着力保障重大项目和防疫相关项目。协调推动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审批服务、拓宽融资渠道,落实“六稳、六保”相关政策,缓解市场主体生存压力。三是升级移动政务强保障。依托“我的连云港”APP平台,上线疫情防控专栏,提供线上医疗预约和结算服务。开发疫情防控检查掌上办系统,完成30万次来连车辆人员信息登记。上线“口罩预约”系统,投放平价口罩三批次25万只。建设运行“返连通”平台,帮助企业做好来连返连复工人员防疫防控。开发“连易通”健康码助力精准防控,成功申码173万+,点击使用8000万+,我市《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开展重点人员摸排管控工作》和《积极推动“连易通”与“苏康码”数据互通》被省政府办公厅《每日要情》登载。会同市发改委等部门组织发放电子消费券,拉动全市消费。
法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法治政府建设要求、企业群众期待相比还有差距,仍存在部分审批职能调整集中未到位、执法信息系统资源整合不够、平台系统作用发挥不充分、依法推进重点改革的能力还不足等问题。接下来,我办将深入贯彻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细化举措,狠抓落实,努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推进高质量政务服务实现新提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提升党员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水平。继续做好主任办公会议学法、党员干部法治讲座等活动,同时借助书籍、报刊、网络、微信等途径,不断丰富学法内容和形式,提高学法效果,推动党员干部学法常态化。强化学法成果考评,激励引导党员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二是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品牌创建。认真学习借鉴法治先进单位的经验做法,依托白玉兰政务服务品牌,拓展、深化法治内涵,探索培树具有港城政务服务特色的法治建设工作品牌。同时,创新载体,开拓宣传阵地,扩大依法行政工作知晓面,提升依法行政工作影响力。三是着力提高依法行政履责能力。精准有序简政放权,结合实际开展“市区同权”“园区放权”“乡镇赋权”。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高标准打造“一网四级”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一厅四端”平台应用,推出更多方便、快捷、直观的“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完善大数据基础架构,深化数据共享应用,推动更多事项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办理。优化公共服务,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围绕一体化规范服务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创新,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大开放载体改革力度,推进自贸试验片区制度创新,强化统筹协调,推动多部门联合集成创新,实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四是着力整合监管执法系统信息资源。推动电子证照互信互认,解决企业群众办事材料多等问题。推动数字政府应用标准规范研究,促进形成政务大数据采集、交换、利用常态化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基层网格化治理改革,推动网格化联动处置事项“一口受理、一体派单、一台运行”,促进网格治理规范化、精细化。建设、完善“互联网+监管”平台,做好平台系统推广使用,加快全市监管业务系统整合,推进审批服务、监管执法、政务督查等功能融合,努力构建全市一体化监管执法平台,进一步提高我市事中事后监管执法水平。